当前位置:新顶点小说>历史>穿越之再造大明> 第十七章 投名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投名状(2 / 2)

他说:”既然不是这个事情,那你的意思是……“


朱允炆笑道:”我的问题很简单啊,那个,刚才那个属国的人,你知道嘛?“


朱植说:”当然是知道的,他有什么问题嘛?“


朱允炆怕他理解错误,赶紧说:“没有没有,我不是说这个人有问题,他是正宗的使者呢,我是说啊,既然你知道了他,那就应该知道他的国家了,我想让你找个人,帮我去那个国家找一种东西。”


说白了,朱允炆的意思就是叫朱植找个人出海。他说:”十五叔,你也知道的,我现在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一个人也没有,所以只好叫你帮忙了。“


朱植一听,笑道::”这是小问题啊。“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初年就开始实行了海禁。明朝初期的海禁,其实不算严格,只要经过官方同意就是合的了。好比现在你要出国,有签证是移民,没签证那就是偷渡了。就政策的总体趋向来看,明代海外政策是开放的,而清朝才是完全的封闭。考察明代海外政策走过的历程,可以前后包含两种不同内涵的开放。明代初年是官方垄断的对外开放,在弊端暴露后,中期政策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转向对民间社会的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以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移,即将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从政策的作用来说,明初的海外开放政策,造就了郑和这样一个海上英雄人物,并引明中叶社会内部的深刻变迁;明后期的海外开放,造就了郑芝龙这一海上巨头的枭雄人物。显示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新的展变化。郑氏海商贸易军事集团在明末的崛起,积极参与到正在行成的世界市场的活动当中,雄据远东海上,足以威慑西方国家,这是中国直到明朝末年海上力量并不落后于西方的最好证明。


对于这样一个对朱植来说没有丝毫难度的要求,他怎么可能不答应?他赶紧对朱允文表态道:“你放心好了,这事情本王算是答应下来了,只要你说的东西存在于那个地方,我就一定找来。”朱允文见他答应得干脆,心里也是很高兴的,赶紧许诺道:“十五叔就是痛快,没别的,将来若有机会登上大宝,好处一定让你满意。”朱植得了承诺,有些喜不自胜了,他对自己的眼光一直有着近乎盲从的自信,所以,自从朱标死了以后,他就一直想根朱允文集团搭上线,朱允文在他眼里就是一支看涨的牛股。他道:“时候也不早了,我这就先回去了。” 朱植站起来要走,朱允文赶紧叫住他道:“十五叔稍等,我还没告诉您我要找什么呢。”朱植也记起了这事,他笑道:你看,我都差点忘了。”朱允文拿出一张画来,说:“我要找的就是这个。”朱植看了画像,现那似乎是某种植物,宽宽的叶子长在一根根的藤上面,有结的地方还生出一团团奇形怪状的茎块来,实在是个奇怪的东西。他也没问,因为画像边就有文字说明。朱允文看着朱植离去的背影,说:“不知道这个时候朝鲜半岛出现了红署没有。”


请收藏:https://m.23m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