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和三弟为何一直等到亲事正式定了下来后,才知会我们两家人,就是担心我们两家人在这当中会做了多余的事情。那几年,我也是糊涂人,凡事由着你胡来。”
柳氏不出声了,她是为了小家庭着想,现在也一样是为了小家庭着想,只是元仕进和元达笙父子两人都是不容易改变心思的人,林氏容易改变心思,但是在家中没有决定的权利。
柳氏现在用心交好戚善,也是为了小家庭着想,她不觉得自个有错,她听元达和的话,只是低头不语,她是后悔当年目光短浅,现在她学着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戚善的心思,还真没有放在两个嫂嫂的身上,她在准备肚子里孩子的东西,林氏跟着做了一些小衣裳,两个大的儿媳妇对戚善肚子里孩子没有什么表示,她也不好意思多寻问,只能照顾好戚善。
柳氏和骆氏来了又去了,也影响不到林氏和戚善的生活节奏,两人偶尔会提及在外面的元达笙,但是大多数的时候,婆媳有默契不提在外的游子。
元希珍居住在家中,渐渐的自在起来了,白日的时候,也多了时间去外面走动。
她会给自家打猪菜,也会在家里面事情多的时候,赶回去煮一日三餐,她读书写字的时间相对便少了许多,林氏有些惋惜起来。
戚善反而觉得这才是元希珍的正常生活,元家既然没有心思也没有能耐把她培养成才女,那就让她过正常的村女生活。
戚善早起会念书,而且是非常认真的念书。元希珍有些不解,她觉得戚善已经认识这么多的字,而且写的字也好看,不必要还要这么辛苦继续读书。
她好奇的问戚善原由,得到的回答:“你三叔是读书人,我不想以后听不懂他说的话。我多念一些书,他以后说起一些典故的时候,我知道那典故的出处,便能听明白那话里的意思。”
元希珍听戚善的话,她真正的思考起将来了,柳氏和她说,他们家的条件,她嫁进城里有些不容易,但是应该容易嫁给村子里的读书人,这样以后也一样有机会当官夫人。
元希珍现在瞧着戚善的努力,突然觉得自个娘亲给她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真要有出息的男人,她大约也会听不懂那人说的话。
戚善在看元达笙从前用过的书册,她明显是瞧得懂的,但是元希珍瞧着那上面的字数,还有元达笙写一密密麻麻的批文,就觉得眼花不已。
前路漫漫,她已经心慌不已。
戚善见到她不说话后,只认为小女孩子这个年纪,总会有自个的小秘密,也没有再盘问下去。元希珍这一会把心事同样的暗藏起来,她觉得要问一问大哥的意见。
晚餐后,元仕进夫妻在后院打理菜地,戚善和元希珍坐在屋檐下,她鼓足勇气问戚善:“小婶婶,你是几岁开始念书的?你念了什么书?”
戚善想了想后,把大致年纪说了出来,笑着说:“也不是什么正经的念书,是哥哥们愿意教什么,我们姐妹就跟着念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