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收到京城来的信和年礼,戚维肆夫妻表现得相当矜持,戚培基夫妻瞧着他们夫妻也相当无话可说。
他们知道这对夫妻对儿女没有什么坏的心思,只是对他们没有那么的关心,哪怕对最疼爱的小女儿戚苏,他们的关心也表现得一般。
戚培基夫妻只能私下里和戚维山夫妻打招呼,戚维山对此表现得坦然,还劝爹娘放开心思。
“爹,娘,我瞧着老四两人的行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他们大约心思藏得深一些。”
“呸。老大,老四要是有这样深的心思,他生的儿女只怕更加的聪慧。他就是一个心思浅的人,只要孩子们长大了,他就不会再把他们挂在心上了。”
周氏听戚培基的话,深有同感的点头,他们夫妻是忽视了中间的孩子,可是老三和老五老六的性子,也不象老四这般的万事不上心啊。
钱氏也不愿意公婆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操心这么多的事情,便笑着劝道:“爹,娘,良哥儿兄弟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荧儿姐妹也聪慧。
老四和四弟妹的性子,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他们现在要是想得多了一些,反而会让家里人操心,他们这样挺好的。”
戚其良有出息后,钱家的人都担心戚维肆夫妻会因为儿子的出息,在这个家里面事事争出头,那样戚维山夫妻和戚其阁夫妻就不太好安排家里面的事情。
这几年下来,钱家的人,也瞧明白了,戚维肆夫妻还真没有抢风头的心思,而且还和从前一样信服戚维山夫妻的安排,对戚其阁夫妻也是一样的没有二话可说。
钱家的人因此对钱氏说:“你们两人有福气,良哥儿这般的有出息,他是当大官的人,他沉得住心气不奇怪。
你家老四两人还能事事尊重你们,而且不管外面人如何哄着,他们都服气你们两人的安排,他们夫妻的心还是善的。”
戚维山和钱氏私下里面也说了,戚维肆夫妻都是心思简单的人,他们能得这般聪慧的儿女,大约是负负得正的结果。
钱氏最初不明白负负得正的意思,戚维山解释给她听后,她明白过来后,嗔怪道:“别人可以取笑四弟四弟妹,我们当大哥大嫂的人,可不能这般的去想他们。
我们自当家以来,在家事上面处置得公正,对孩子们读书的事情,几乎是一碗水端平的。老四和四弟妹这样凭直觉生活的人,自然明白谁待他们好。“
戚维肆夫妻对儿女送来的年礼,也是听戚维山的安排,知道戚其才会继续在京城读书,要等到参加大考的时候,他们夫妻也是点头表示赞同。
戚维山夫妻和他们商量往京城送年礼的事情,他们夫妻表示,全部听戚维山夫妻的安排,他们在家里面的生活好,也不用孩子们操心。
戚维山夫妻早已经准备好年礼,只是想着戚维肆夫妻多一些表现,这个时候他们还是这种态度,戚维山只能提醒戚维肆:“四弟,你不是给喜儿做了一个木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