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侍郎说完这番话之后,捋须看着苏宸,淡淡笑道:“苏宸啊,你未来的前途,皆在你今日的一念之间,扬名立万,给自己加持身份,不要只做一位没有还手能力的富家翁,否则,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国破的陪葬品!”
苏宸陷入了沉默,良久之后,脸色流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嘴角扯动说道:“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除非苏宸早点逃亡北地,投靠赵宋,否则,待在南唐的确前途堪忧。
韩熙载跟他说的办法,只是险地保身之法,等于火中取粟,还是有些危险的,如果防患于未然,早点逃走才是上策。
不过,长江沿岸早就被封锁了,北岸是宋军,南岸是唐军,战船林立,金陵渡的船只也不会北上,登船者都要经过仔细搜查和身份核实,他想要无声无息北上宋地,也是很困难的。
何况自己在润州已经有了一些殷实家底,有了白素素的合作,有了彭箐箐、柳墨浓、韩云鹏这些朋友,忽然说走,还是有些不舍的。再说带着那么多银子和珠宝,过江并不容易,到了对岸,会不会被宋军当做奸细处置,也不好说。
而且他现在是南唐户籍,去了北宋是黑户,在哪立足也是个问题。
韩侍郎见已经说动了苏宸,心中暗自高兴,毕竟对方也是聪明人,不会不为自己的处境考虑,渐渐引入自己为他设计的道路上来。
“老夫认为,你接下来的第一步,就是参加今年的秋闱,进行府试。这十多年来朝廷都是以诗文辞赋取式,有时候一诗一文,有时候是一词一文,在诗词上,你的才气冲霄,老夫并不担心,只是骈赋文章方面,却一直没有表现出来,此时可如实跟老夫交个底儿,你究竟学过魏晋隋唐的文章汉赋没有?”
苏宸想了想,在初中高中背过的那些文言文,原本早有些模糊了,但是穿越之后,在脑海里记忆似乎变得清晰不少,此时如实回答道:“倒是也看过一些,不过曾经未打算进入科举,所以没有按照科举的思维去研究骈文和经学考点,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泛读的,比较杂,不成系统。”
韩侍郎闻言,微微点头,觉得苏宸说出这般一番话,倒是符合逻辑,也符合苏宸的情况,于是好奇问道:“比如呢,看过哪些具体文章,说出来,让老夫听一听,心里有个数。”
苏宸沉吟一下,说道:“孟夫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先生的《出师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牧的《阿房宫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还有一些《论语》《左传》《道德经》里的文章,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之类的。”
这些文章流传千古,名气很大,后世从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中,都会逐渐接触文言文,只要上过学的人,估计没少被古文折磨,在课堂里背不下来站墙根的惩罚也是常见的。
韩熙载淡淡一笑道:“你倒是会投机取巧,专门背一些华丽名篇,冷门的儒学经学等知识点却有所忽略。”
苏宸笑着道:“有些文章太枯燥了,我只是随手翻翻,也做不到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所以,能够记住的,背下来的,并不算多,写诗词的时候,无须引经据典那么多,所以才能信手捏来,若是让我规规矩矩写骈文应付科举,那就困难了。”
韩熙载轻轻一叹,沉思良久,忽而问道:“若是让你来写文章,你最擅长写什么题目?”
苏宸脑海中快速浮现宋代诗词大家和文豪的骈文等,似乎最熟悉的莫过于周敦颐的《爱莲说》,以及范仲淹、欧阳修的这个游记、那个游记,于是答道:“写莲的文章我擅长,或者写游记,因平时我四处游玩,对写游记擅长一些。”
韩熙载闻言后眼神一亮,总算他有擅长的题目,这就好办了,松了一口气道:“哪一方面的游记?”
苏宸脱口而出道:“比如某某楼记,某某亭记这种,我都可以写,应该不会差;但若是给我命题文章,从儒典经学中随便抽出一句让我硬凑写文章,那我可写不来,也不喜这口,兴趣没有,自然就写不好。”
他此时在找着借口为自己敷衍,真实理由,当然是学校语文课本里没有那么多宋代名篇,自己只记住这寥寥几篇。
“嗯,老夫知晓了。”韩熙载心中一动,他已经想好了,自己回京复官,应该选择六部中哪一部的侍郎。
苏宸则有些莫名其妙,心想你知晓也没有用啊,府试的秋闱和省试的春闱,那得真考这些才行啊!
韩熙载此时说道:“你回去安心复习备考即可,离着中秋之后的秋闱,还有四个月,多练一下写莲花、写游记的文章,其它方面,由老夫想法子。”
“咳咳!”苏宸闻言干咳了几声,心想这韩侍郎,准备要出考题是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