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真是一种高端产品,除了世家,还有县学,官府之中,谁会典藏书籍。别的不说,就是整个怀荒镇里,笔墨纸砚,也是稀缺的紧,衣食都不足,谁还管这些。
听到这里,姬川更是露出一丝嘲讽的神色。
李重九当下问道:“那千字文你会背吗不跳字。
周旭露出一丝自得的神色,言道:“回禀将军,略记一二。”
李重九想了下,言道:“千字文琅琅上口,作为韵文,再好不过,但是我却有一种更简易的办法。”
李重九脑中思索了下,先将拼音如此后世的高科技排除掉,言道:“如陆大家,所作切韵,我听说一共为近两百韵字,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如此实在太烦。”
“我们以反切的方式,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嗯,定三十几个声类,二十几个韵类,作出一本韵书。这件事交给你去办吧。”
周旭听了当下一寒,手指了自己,言道:“将军真折煞在下了,在下何德何能,能著书立世,立言乃是大儒之所为。”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不是还有我嘛,你尽管去办,不懂的再问我,此事若能成了,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周旭本来一副信心不足,要推辞的样子,但是但凡作为读书人,还顶不住这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诱惑,于是i答允暂时一试。
一旁姬川看着李重九,倒是有几分诧异。
据他所知李重九乃是寒门出身,之前不过一介少贼,而来怀荒镇之中行伍,学识为何能如此渊博。
如此不提,而这定韵书之事,怎么看来,也不像是泛泛之举。
按照姬川的看法,这简化的韵书,应该是推广教学,让寒门子弟读书识字,一种更快速上手的办法。按照如此只要很短时日,寒门出身的子弟,还有军中将领就可以读书识字,当然要他们书写还是没这么快的。
不过此事若能成,那么对于百姓而言,确实可以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来形容,当真是野心抱负不小。
这是故意为之,还是纯粹恰巧,难道他真的如嘴上说的,没有以寒门取代世家的想法。
姬川不明所以,当下拱手言道:“将军既是需人才,我尚有一二同窗,不如替将军引荐。”
李重九笑道:“如此就劳烦了。”
姬川听后点了点头,当下连忙举步去写信了。
事实上,自怀荒镇开镇之后,李重九就有心让苏素替他在旧日同窗之中,寻觅几位帮手。
要知道河汾门下,还是出了几位大牛的。
可惜是,因为怀荒镇偏远,另外加上李重九寒门出身,故而皆是无人答允。
这一次孙二娘病愈,苏素说是准备前往拜访几位旧友,看看能不能替李重九拉拢过来。
只是现在李重九身边,唯一可以称得上历史名人的,恐怕也只有昙宗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