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顶点小说>历史>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372章,马行千里,不洗尘沙(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2章,马行千里,不洗尘沙(求订阅!)(1 / 2)

京城老黄在报纸上的批评原文是:


有人跟我讲,说我京城老黄是一个反权威的离经叛道者,善于撕破jīng英阶层、jīng致主义的面纱。


我认为:当今文坛没大师,谁也别在那装大师,谁敢冒充大师,我就“卒瓦”他。


前阵子,有几位朋友在我家谈论起了三月的小说。


越说还越兴奋,张文这边说“风声”好,那边大钢牙就提“潜伏”怎么样怎么样,两人还对上招式了。


我本来对通俗小说就不感冒,这时候多少可能还带点反感。


就问张文和大钢牙:“你们这儿聊什么呢,怎么还比划上了?”


这两人是三月的拥趸,似乎等的就是我这句话呢。


张文说:“你应该好好读读三月的大作,好东西啊。”


大钢牙在一边附和:“要看要看,一定得看,三月的东西好,得看。”


我有一个好习惯,哪怕骂别人也得先了解别人,没看过别人的作品骂都骂不到点上。


于是我上书店买了“风声”和“潜伏”到家就开始看。


我也不虚伪,我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我没打算以一个欣赏者的角度去享受作品,而是像判作业一样总想着挑别人旳毛病。


不过有一说一啊,我看书之前就知道“潜伏”很烂,但没想会这么烂,捏着鼻子看了半本儿,实在无福消受。


朋友们都说我,你起码得看完一部才能评价呀。


但我并不这么想,评价一盘菜吃一口就够了,不是全吃光了才允许说难吃吧。


初读三月的小说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


“潜伏”小说情节垃圾,行文垃圾,没有思想性,没有艺术性。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扒厕所的书。


“潜伏”美其名曰是文学作品。


其实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通俗小说。


文学作品应该大气、有气势、有文化分量,这样才能有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承载价值,我称之为重工业。


其实本来嘛,张宣是我的晚辈,冒充文化人,不入流,写点通俗小说挣钱不算什么。


毕竟人家那么年轻,你不能要求有什么文学艺术,说不得人家都不懂什么叫文化艺术。


可我吃饭时看到报纸上的新闻说:“潜伏”小说进入了茅盾文学奖的最后一lún。


我当时就在想,就这种烂俗地摊小说竟然入围了茅盾文学奖?


而且还进入了最后一lún?


我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人,被侮辱了,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恕我直言,要是“潜伏”这种小说最后得奖了,那茅盾文学奖在我眼里那就是一地jī毛。


...


京城老黄的批评篇幅很长,占据半大个版面,洋洋洒洒不下一千字。


张宣半眯着眼睛,很是气愤!


以前自己矜持,自持身份不下场跟他计较。


可他娘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逮着老夫批评,就真的过分了!


还真以为我是软柿子呵?


尤其是对方最后结尾的说辞,意思表达的很明显,就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


都说文化人讲究杀人不见血。


但这人已经不顾忌这些了。公开在大报纸上抨击,公开在报纸上说“潜伏”是垃圾小说,不配茅盾文学奖。


其意明显,其心可诛!


真他娘的不可饶恕!!


张宣很久没有这么动过怒气了,这人已经是第三次了,要是还不还手。


他怕自己憋出内伤。


再世为人,什么最重要?


活的自我,活的洒脱最重要。


没得说,必须要还击!


而说到骂架,说到还击,谁还能有从农村出来的更会耍嘴皮子的?


那些农村大妈骂起架来,三天三夜不带停歇的,不带重复的。


自己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妈,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在乡下生活过这么多年,总学了点皮毛。


张宣坐在沙发上,静了静心,随后拨通了陶歌的电话。


陶歌心有灵犀,似乎就在等这个电话。


一接通就问:“你打这个电话是为京城老黄的事?”


张宣说是,非常诧异:“你们也看到那篇评论了?”


陶歌说:“当然,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样的声音,用心相当险恶。


这种风气要是不立即遏制住,那些眼红之人都会纷纷效仿,搞不好就容易坏事。


为此,我刚才还和洪总编商量了二十多分钟,打算写文回击此事。”


“你们写文回击?”张宣问。


陶歌回答:“我都已经开始动笔了。”


张宣好奇问:“你写了多少?”


陶歌说:“就一小段,200来字。”


张宣要求:“你念给我听听。”


陶歌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两人现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一个战壕里的人。


关系到大事,她也没矫情,低头照着本子上的半篇文章念叨一遍。


念完,陶歌问:“你觉得怎么样?”


张宣无情地说:“不怎么样!太温和,太婆婆妈妈,还没抓住重点,不痛不痒的没什么卵用!


请收藏:https://m.23m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