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顶点小说>历史>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121章:批阅奏章的小技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批阅奏章的小技巧(1 / 2)

大明皇宫,谨身殿。


“都送过去了吗。”


“回禀陛下,都送过去了,想必现在应该到了。”


......


“东家,东家。”


朱英顿时睁开眼睛,虽然在京师悠闲的日子已经呆了许久,但十年以来,刻在骨子里的警觉,已经形成了本能。


“张伯,可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朱英看了看外面,天还未亮,张伯正站在自己的床边,于是沉声问道。


虽然有些疑惑,目前京师对他来说,还有什么危险可言。


“东家,外面来了几位锦衣卫。”张伯有些无奈的说道。


对于东家的身份,张伯自然是有所了解,像是老爷子过来的排场,几乎都说明了一切。


今日天还未破晓,大门就有人敲门,张伯连忙过去查看。


原来是数位锦衣卫到访,说是要见东家。


“锦衣卫,他们来做什么。”朱英下意识的问道。


“东家,我也不知,说是见了你才能说。不过我看他们好像是带了个大木箱子,应当是送什么东西吧。”


张伯回忆了一下,然后说道。


“送什么?老爷子这么早给我送什么东西。”


朱英有些郁闷,不过他也没赖床的习惯,起身更衣,便朝着外面走去。


院子里,三名锦衣卫正在恭候。


“朱公子。”


看到朱英过来,连忙抱拳作揖。


锦衣卫送完东西后,就直接离开了。


朱英也没急着打开箱子,先是拿到书房后,这才打开。


“好家伙。”


朱英打开箱子后,看着里面叠放的大几十本奏章,瞬间就懵bī了。


这是几个意思,让我清早起来批阅奏章?


看了看还未亮的天sè,一片漆黑,现在应该是凌晨五点吧。


.......


朱元璋在谨身殿,听到刘和的回答,整个人都不由笑出声来。


“咱这个大孙,过于备懒。从今天起呀,也该是为咱分担一部分事情了。”


“要学着适应嘛,这要是日后当了皇帝,就像是大孙自个说的,连着几个月不上朝咋办?”


“早些开始熟悉,才是好事。”


朱元璋笑着说道,而后对刘和再次吩咐道:“刘和。”


“臣在。”


“日后殿阁那边送来的奏疏,就不忙着先送到咱这里,往大孙那边送过去,等大孙批阅完,再来送给咱看。”


“臣遵旨。”


朱元璋交代完后,就拿起一本史记开始看起来,看的正是秦朝的史记。


朱元璋是头一次当皇帝,还是自己打下来的江上。


之前也没经验,也不存在哪个人过来教他怎样去当皇帝。


打仗和治理国家,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朱元璋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自从大明建国以来,朱元璋看得最多的便是曾经朝代的一些规章制度,还有条陈。


在朱元璋的书案旁边,还放有白纸,当看到jīng妙的地方,他还会用白纸记起。


去除槽粕,取其jīng华,大明的制度就是这般来的。


尤其是上一次聊到倭国的事情,所以朱元璋让太监整理了比较跟倭国有关的书籍,开始去了解倭国的一些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既然决定了倭国,那就要做好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曾经夺取天下每次打仗前,朱元璋也会尽力去收集对手的信息,然后心中琢磨对策。


就在朱元璋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


刘和过来禀告:“陛下,允炆殿下求见。”


被打断的时候,朱元璋微微皱眉,不过听到朱允炆求见,有些奇怪,道:“让他进来。”


谨身殿门口的朱允炆,得到太监通传,连忙进入。


哪怕他现在被定位太孙,身为皇孙,想要和皇爷爷见面,也是需要得到准许才行。


“皇爷爷。”


进门口,朱允炆作揖问好。


看到朱允炆,朱元璋放下手中书籍,笑着说道:“马上就要早朝了,这个时候来找咱,可是有什么话想说。还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朱允炆拱手作揖,道:“孙儿想禀告皇爷爷,最近宫中到处流传着关于孝陵的传言。”


“孝陵乃皇家陵墓,却被人肆意讨论,因此孙儿特意过来禀告,想请示皇爷爷示下。”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烁着jīng光。


今日的朱允炆,让他有些刮目相看,若不是昨日得到了刘和的汇报,朱元璋还真认为,这是朱允炆内心中的想法。


只是低着头的朱允炆,目光也在闪动,他明知道皇爷爷肯定知晓了他昨夜里的话,但却依然这般讲述。


显然就是想来探一下底。


“孝陵流言的事情,你就别管了。咱心里清楚着,你便是好好读书就行了。”


请收藏:https://m.23m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