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顶点小说>历史>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20章:姚广孝在高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章:姚广孝在高丽(1 / 2)

一声虞王殿下。


这就是朱元璋的安排。


孝陵的事情,用后世旳眼光来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人设。


为朱英的身份,添加上神秘的sè彩。


当人们发现,一个原本死去十年的人,突然复活,这种神乎其神的事情,尤其还是皇明嫡长孙。


这个中的热度,简直难以估计。


因为古代信息传播速度的问题,大明百姓在某种程度上,原比后世的人,还要更喜欢八卦一些。


尤其是这种玄乎的皇家故事,津津乐道都不足以形容。


一旦朱英的身份,在朝堂上公布开来,尤其是加上孝陵事件的预热。


无疑朱英会被冠上天命之子的称号。


这是老天爷都眷顾的人啊。


这个时候朱英还不知道,朱元璋早就下谕旨,为朱英‘复活’的故事,已经通知钦天监开始编撰。


编撰这个故事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刘日新。


此刻钦天监内。


刘日新已经传上了钦天监独有的官服,现在的刘日新,可谓是风光无二。


前任的钦天监监正,主动向朱元璋请辞让位。


“监正大人,关于虞王殿下的详细过往,这边已经出具了一套详细的解释,还清监正大人过目。”


钦天监官员对刘日新禀告道。


刘日新点点头,接过册子开始阅读起来。


前面还好,很快刘日新就开始皱眉。


“怎的用的是雅文。”


“这....”


“不得用雅文,必须要用大白话,断句直接隔开,要让哪怕不识字的百姓,也能够听懂才可以。”


刘日新教导说道。


他和钦天监这些传承的官员不同,加上这些年四处游玩漂泊,更加深入懂得陛下谕旨中的意思。


这是要为虞王殿下造势,仅仅只是针对文人可不行。


百姓才是最大的群体。


“马上传告,全部要改掉,越通俗越好,最好加上一些方言的版本,更加便于传播。”


刘日新思索一番后,再次说道。


地方的方言,可以让这个故事,更加的有代入感和亲切感。


“遵令。”


钦天监官员作揖后离开。


独留刘日新在房间内。


许久,刘日新看向天空,一声叹息。


这天上变幻的云朵,让他的心都在跟着乱了起来,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


“这两天县城的情况如何。”


朱英批阅完一本奏章后,对叶月清问道。


他以为自己这两天就能把奏章看完。


万万没想到,老爷子通过驿站,又给他送来了一批新的。


无奈下的朱英,也只有选择接受。


“东家,县城的百姓,似乎对于瘟疫的事情,不是很积极,大多数都没有当回事,即便是周边村镇的,也是如此。”


“就好像没有这回事一般,唯独前两天来过的袁知县等人,在执行东家的规定。”


叶月清回道。


朱英闻言,面sè平静。


没有经历过瘟疫的毒打,基本上都是这个tiáotiáo。


不管是洗澡,还是带口罩,煮开水等等一系列事情,在多数的百姓看来,这只是会耽误他们的时间。


真就是皇帝到了都不好使,就算是有人检查,也就是应付一下了事。


“算了,就当是预演,瘟疫地区那边的情况如何了。”朱英询问道。


叶月清有些感叹的说道:“瘟疫地区的百姓,对于东家下达的命令,简直是当做至理名言,那些石灰对他们来说,如获至宝。”


“每家每户,几乎天天都在烧水,衣物是不厌其烦的煮沸,石灰是恨不得家里全都洒上。”


“即便是在街道上行走的,都是带着罩巾。”


朱英听到这话,也并不意外。


在瘟疫地区生活,每天看着熟悉的人不断倒下,那种逐渐蔓延的恐怖,任何希望对他们来说都是救命稻草。


“石灰那边还够嘛。”


朱英询问道。


“这几日大约运了有两万石的石灰过去,城池太多,很多还没分到。”


请收藏:https://m.23m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