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4 章(2 / 2)

季明微笑:“有劳了。”


佟彤震惊得普通话都忘了:“这位……”


“冯铁柱!岳家军普通一兵!”黝黑青年双脚一并,啪的立正,对她喊道,“见过姑娘!你需要刀吗?我这里还剩一把!”


“宋高宗赵构《付岳飞》手札。”还好希孟及时给她扫盲,“岳飞的精神力量太强大了,这小小一篇帖子无法尽数涵盖,因此只化成了他麾下一兵——方才铁柱兄自请出去勘探环境,因此你没见到。”


说话间,铁柱已经分发刀具。连昭君、文姬都人手一把。


她俩已经都换成了利落的北方少数民族戎装,腰佩短剑,俨然一队红色娘子军。


高智商才女蔡文姬甚至研究起了手机上的地图:“去前线还是去敌后比较方便呢……”


季明:“当然是去前线!我还没来得及杀敌呢!”


------------


“等等,祖宗们……”


佟彤终于开口发言,打断了文物们慷慨激昂的畅想。


“你们要抗日打鬼子,精神可嘉,可……可不太现实……”


文姬微笑:“佟姑娘一番好意,我们心领了。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既然是人类的造物,心绪与人类也是共通的。即便你告诉我这场战争我们终究会赢,但在此危急存亡时刻,我们不与你们同仇敌忾,难道还能隔岸观火吗?”


佟彤:“可……”


她忽然瞪一眼“隔岸观火”的希孟,埋怨道:“你怎么也不劝劝呢!你们以后都是特级国宝啊!”


希孟无奈道:“当年我差点被八国联军烧了的时候,心情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嘴上说表示理解,但他毕竟来历不同,还是听从佟彤的话,上前劝了两句。


“诸位,比起保家卫国杀敌报仇,眼下有个更紧急的任务,若能得诸位帮忙,我和佟姑娘都非常受惠。”


季明把短刀夹在手指中间转,低声不满:“希孟吾友,我记得过去在故宫的时候,你可是睥睨物表,把我们哪个都不放在眼里。前几年于故宫分别之时,你也是对时局满胸义愤,瞧哪个人族都不顺眼——怎的区区八十年过去,你倒顺着这位佟小娘子,做她的应声虫,向我们指手画脚?你化形入世,化得也有点太入戏了吧?”


希孟脸色一黑,摆明了受冒犯。


“颜兄,”他上前一步,和颜季明面对面,挺直的鼻梁离他最多十公分,“你看看我。”


这距离有点太过分了。虽然身为文物、但化形时已经选择了性别的颜季明一阵恶寒,退一步,“怎么?”


希孟垂着眼眸,若有若无一笑,很自信地问:“你看我,风貌如何?”


旁边昭君和文姬抢答:“君风采甚于当年——怎么保养的?传授一下。”


希孟指指佟彤:“建国以后,他们系统修复过。”


佟彤还在穷担心要是文物们大举出来抗日怎么办,历史的车轮会不会漂移,猛一听话题拐到自己身上,连忙摆手澄清。


“不不不是我修的哈,是我的同行、前辈……”


希孟被她的表情逗笑一刻,往卡车发动机上一靠。


“所以,我的建议是——相信咱们的制作者的子孙,他们有能力自己平息战火,建立一个和平安稳的世界,安稳得足以让人把一辈子的时间花在一些零碎旮旯的小事上——比如,在一方斗室里静坐数年、一个针尖一个针尖地修补一幅千年古画的颜料。


“至于诸位,还是稍微爱惜着点儿自己,别让那些一路保护着你们的人失望。”


昭君有些心动:“文姬姐姐,他真的被保护得很好哎。”


近百年里,由于清廷腐败,国力空虚,战火连绵,活人无暇顾及死物,故宫里的文物们其实已很久没有得到像样的保养修复。就连昭君文姬这样的美人,也不免生了些淡淡的雀斑,衣服上出现细细的霉点。


更别提,还三天两头的听闻一个个坏消息:谁谁又被腐败的官员私自卖了;谁谁被宪兵抢夺,粉身碎骨;谁谁被安排到外国领事馆“交流”,结果一去不回……


区区八十年,对文物们来说也就是多添两个霉点的时间,能让一个国家发生如此颠覆性的变化?


希孟最后说:“如果诸位实在不愿袖手旁观,想为这场战争出点力的话——来帮忙推车吧。”


------------


星光下,月色前,一辆宽阔笨重的军用卡车缓缓移动。


几位大佬又唤醒了木箱里一些其他文物帮忙推车。几件庞大青铜器的加入,极大地加快了推车的速度:它们化形之后都是力能扛鼎的先秦壮士,宗周钟开始不明状况,差点用一只手把轮胎卸下来。


颜季明负责指挥。文姬导航,昭君警戒,岳家军战士冯铁柱在前面探路。


希孟被爆炸闪光狠狠晃了一下,至今体力没太恢复。季明说:“你就别推车了。我让《本草纲目》给你疗个伤。”


大伙觉得新奇兴奋之余,也不免用带着各个时代口音的国语吐槽:


“别人都舒舒服服地待在箱子里,等着车拉文物;咱们倒反过来,文物推车……”


“别抱怨啦。要是没这辆车,说不定就被蛮夷炮弹炸得七零八落了。”


“话说,这辆车怎么似乎比以前轻了?”


“还不是因为您不在车上。您一个石鼓就一吨多重……”


“对了,一吨是多少斤来着?”


“这得看是汉斤还是唐斤还是宋斤……”


……


当然,更多的文物,兴趣点都在佟彤这个八十年后的来客身上。


“没事,你就说两句嘛。”文姬劝她,“我们能偶然化形,全是拜姑娘带来的异能所赐。等你走了之后,我们照样是书是画,是玉是瓷,不会因为预知了些事情,就把人类社会搅得天翻地覆的。”


佟彤想想,也有道理。


文姬见她神色活动,又笑道:“所以你就告诉我嘛,八十年后,我是不是已经回到洛阳了?”


她的本体是《文姬归汉图》,“人设”从一开始就定型了,她日思夜想的就是“归汉”。


佟彤想了想,遗憾地告诉她:“没有。”


这些故宫文物在平安避过抗日战火之后,又先后运回南京。但49年南京解放前夕,大约有3000箱文物——都是精华中的精华——被紧急转运台湾。


佟彤回忆了一下她看过的台北故宫宣传片——她现在运送的这几箱似乎都在其列。


她如实说:“要是我记得没错,你们好像都在台北……”


谁知文物们听了,好几个人当即脸色大变。


季明有点惊慌,问:“都被东夷人掠去了?”


佟彤茫然摇摇头,随后才想起来,“现在”的台湾尚且属于日占时期。难怪大伙误会。


“不不不,别急别急,日本投降以后,所占的我国领土就都归还了,台湾也回归了……不过嘛,那个、局势还是有点复杂……”


她简略解释了一下。文物们听了,倒也不太懊恼,比她想的淡定多了。


“安全就好。能舒舒服服的躺着让人类观看就好。”


“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弹指一瞬,以后还不一定会去哪儿呢。”


“天下分久必合,嘿嘿,我今年两千岁整,看得多啦。”


“不出国就没事。我曾经赴苏展览过两个月,那可真是水土不服……”


大家又向她套话,问她这几十年里发生的其他事情。


书到用时方恨少。佟彤回忆了一下课上学的近代现代史,挑了几件大事,简略地讲了一下。


文物们听得如痴如醉。


“真的?”


“还能有这个走向?”


“还好故宫没事……”


“艹,我活了三千年,从没见过这种操作……”


……


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不觉东方既白。


忽然,冯铁柱回来报说:“前方二里有村庄,东南十里外有军营!车往何处,请指示!”


请收藏:https://m.23m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