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宪政的意见,令本来要逃回陆奥的上杉景虎发生了迟疑,在进退两条路上产生的犹豫。
但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就在上杉景虎犹豫之时,上衫景胜以上杉谦信印判,以及生前佑笔的名义,向越后国人豪族下令勤王。
上衫景胜并将上杉谦信当年积藏多年的重金取出赠予各前来支援的豪族,当下只是一天之内,就有五千支持上衫景胜的国人豪族军势,抵达春曰山城之下。
得到援军之后,上衫景胜随即下令反攻。
上杉宪政,上杉景虎这次要逃亡陆奥,却已是悔之晚矣。
这二人走脱不及,当下带了数百亲信,藏身入上杉宪政原先的居馆,关东管领馆,亦是御馆之中避难。
而这时上衫景胜率军势,将御馆团团包围,并开始攻打。
李晓听横谷幸重讲完毕之后,不由长叹一声,果真如历史一样,堂堂上杉家,因为上杉谦信身死,居然引发了内乱。
这一场事关上杉家家督继承内乱,终于引发了周边武田,北条,伊达,佐竹,宇都宫等大名的异动,将之全数卷入。
令关东的局势,重新洗牌。
如果同历史上一样,那么决定御馆之乱,上杉家家督归属的不在于内,而在于外。
也就是武田家,北条家的态度。
北条家不用说,肯定是支持上杉景虎一边,而武田家呢?支持谁。
李晓寻思了一下,眼下本家无疑两个选择,一如历史上支持上衫景胜,那么无疑本家会多了上杉家这个酱油盟友,而因此得罪北条家。
在织田,德川,北条这三大势力的围攻之下。
导致本家战略态势恶化,比之当年信玄出兵今川时,更糟的局面。
不说德川,织田,北条眼下论石高,都是天下第一第二的大大名。
两军都可以动员十万以上军势,武田家东拒西抗,力战织田北条,这只是一个笑话。
就这样情况之下,李晓都宁可速速与本家割袍断义,也要撇清关系,以免陷入这个泥塘之中,否则就是泥沙俱下,一起包船而亡下场。
确实历史上长筱合战,是武田家灭亡一个先导,但是决定姓因素,还是在于武田胜赖,在御馆之乱中错误选择支持了上衫景胜,导致在织田,德川,北条三家联手围攻之下,最终灭亡。
那么眼下看似只有第二个决定,就是支持上杉景虎。
不过这个局势,眼前虽然得利,但是后患,更甚于前者。
这是为何。
就在于上杉景虎的身份,上杉北条皆是超过百万石的大势力,若是上杉景虎上位。
北条氏政,上杉景虎这两个一兄一弟南北呼应。
那么上杉,北条同气连枝,几乎于合二为一。
如此之下,关东区区势力,哪个不望风归顺。
正所谓得陇望蜀,若你想北条氏政就此得以满足,安居于镰仓不出,作他的北条执政大梦。
这结论不管你信我信,大家都不信。
关东与近畿,就是实权与名分大义。
在关东掌握武力,终而夺取京畿,挟天子以令诸侯,当年木曾义仲,源赖朝,足利尊氏都是行此而为。
如此北条氏政必然上洛,而武田家到时首当其冲,必有一战。
那么到时,武田家现在帮助上杉景虎上位,就是为自己将来在掘坟了。
那么无论何种选择,将来于北条家之决裂皆然不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李晓站起身来在横谷幸重面前踱步,并非他在此犹豫不定,而是他对此情况早有成算,只是重新在胸中谋划一番。
若非早有预备,否则亦不用在黑部川与上杉谦信一战了。
不过李晓之意见仅仅在个人,对于上杉家之态度在于武田家之抉择,毕竟作为一个军团长,李晓不能自主决定主家外交策略。
故而他早为此情况,写了一封密信阐述情况,交由武田信繁,武田信廉他们。
他们是否能按照李晓信中所述,而采纳李晓之意见,就看他们与家臣团商议之决定了。
(未完待续)